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山东省曲阜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http://www.newdu.com 2021-04-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
    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C.两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D.烛之武、张孟谈两人都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14.赵襄子赏有功之臣,众大臣认为首要的功劳是谁的?为什么赵襄子却首先奖赏是高赫?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6.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使几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方今之时,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的忙碌以及工作中的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翠湖每天每日,给了人们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 )。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一样。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七年,没有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整天只是安安静静的,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来的游子,甚至昆明人,都对翠湖充满感激
    B.昆明人,甚至外来的游子,都对翠湖满怀期待
    C.外来的游子,甚至昆明人,都对翠湖满怀期待
    D.昆明人,甚至外来的游子,都对翠湖充满感激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湖水、柳树、水浮莲、鱼,共同组成一个‘翠’的印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