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泽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2分) 浴贤井记 (明)龚泽 ①浴贤井者,学宫内之井也。宫为新徙之宫,井为新凿之井。水独甘而饴,信乎周原之膴膴①也,夫百千年榛莽之区,一旦开辟,风气攸萃,人文聿新②,谓之偶然,可乎? ②井落成,萧侯命予志之,且以告多士。 ③余闻之:掘井不及泉,虽九仞亦弃井也。③泉蒙之初,浊者在上,清者在下,徐汲之而已。汲之以渐,□其清亦以渐,从容涤浊,俟其自化焉可也。迨夫泉源澄定,渊涵有本,溷之不浊,蓄之不溢,取之不竭。虽非江河舟楫之利,川泽灌溉之功,而诸士赖之,以澡身浴德,将忘其所以为渊矣。 ④夫水一色,随其所在。为江河可也,为川泽可也,为井泉之利亦可也。吾何择哉?或谓其不能纳污处秽,以是为少容。然视之,澹如澄如,明镜之无波也;不激不腾,清者之量欤。苟有取焉,洗垢濯污,日新又新之妙,盖未有涯也。是故泽万物而不自居,新万物而不自有,可以喻君子之道焉。触类而求之,存乎其人。呜呼!观川可以知不息,观澜可以见有本。非不息止于川,有本止于澜也,顾观之者何如耳。 ⑤余以是复于侯。侯作而叹曰:“旨哉。二三子闻斯言也,宜必有洒然以求更新者矣。”遂名之为浴贤。 [注]①周原之膴膴:周原,岐山南,周室之发祥地;膴膴,美好肥沃。②风气攸萃,人文聿新:攸,所;聿,助词。③《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夫 B.与 C.于 D.则 22.对第①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井因在膴膴周原而水甜美。 B.井于榛莽之区有教化作用。 C.井新而想望人文风气都新。 D.井成后此地教化焕然一新。 23.第③段画线句引用了《孟子·尽心上》中的话,分析其在说理效果上的得与失。(4分) 24.第④段以物喻人,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 (五)12分 21.(1分)D 22.(3分)C 23.(4分) 答案示例一:得:划线句能够阐释泉是井能澄清、有功利的根本,类比做人当立根本,不断自新而有利于世的全文观点,形象说理,利于理解接受。孟子的话具有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失:划线句的语义重点在坚持到底,与本文观点不够吻合。 答案示例二:划线句引孟子的话具有权威性;但语义重点在掘井须坚持到底、行仁当直至生命终结,而本文论述的道理是人当确立根本,从而不断自新、有利于世,这样,论据与观点不够吻合。 评分说明:得失都要答到;从得失两方面评分。如果答其“失”为——引用为比喻,只能形象说理,而不能从根本上证明——可给1分。划线句意思1分;本段观点1分,对得与失的分析正确2分。原句的意思是:泉是井的根本;掘到泉才能算掘井成功。 24.(4分) 答案示例:本文以水比喻人当确立根本,进而不断自新,使生命处在澄澈境界而有利于世。井泉的澄清境界、自新经过,与学子自新及学校教化相似。井大功于人、水利万物,为读书人熟知;因此以水喻人,形象又使人感受亲切。 评分说明:喻体本体关系3分,比喻效果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