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体裁看,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 B.题目中“见”的用法是表示被动。 C.从押韵看,本诗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D.从题材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14.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描写了诗人和乡人由乍见之悲转为相见之喜。 B.“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描写了诗人带着乡人拜访亲朋旧友童稚孺子。 C.“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表现诗人希望乡人立即答复自己问题的迫切。 D.“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表现诗人将很快动身回乡且归隐故园的愿望。 15.《唐诗选》中评价此诗“诗中连间十二句,而不作答,构思之奇,出人意表”,请结合全诗围绕此评价加以赏析。 答案: 13.A 14.B 15.诗中所问从亲朋宗族到园池树木,全面地表达了对故乡情况的关切和思念,叙事委曲周详,风格清新自然,从琐屑的提问中,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只问不答,给读者留有无穷回想余地。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题目中‘见’的用法是表示被动”错误。由题目“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可知,应为诗人在京城管见到同乡人,并询问故园的情景,故“见”应为诗人主动,翻译为“看见”。 C项,“从押韵看,本诗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错误。本诗韵脚为“回、来、杯、孩、台、栽、裁、梅、苔、开”,其中“来、孩、台、栽、裁、苔、开”为怀来辙,押“ai”,而“回、杯、梅”为灰堆辙,押“ui、ei”,故“本诗一韵到底”错误。 D项,“从题材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错误。由题目“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可知,本诗是一首思乡诗。 故选A。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描写了诗人带着乡人拜访亲朋旧友童稚孺子”错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意为情意恳切的询问旧朋友的情况,详细周到地问起孩子们的情况。是作者在向同乡的人发问的内容,并非在拜访。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鉴赏能力。 诗中“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所用的连续提问法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这类诗文形式复原了先秦以及秦汉文学诗歌常用的形式,增强了文字语气,强调了作者悲喜交集、惆怅与激动共存的的情绪。诗人虽然情绪激动,满心渴望了解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诗中所问从亲朋宗族直到园池树木,全面地表达了对故乡情况的关切和思念,从而导出即将辞官归田之念。叙事委曲周详,风格清新自然,一面热情招待他,一面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向他了解故园的情况。从絮絮叨叨的提问中,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只问不答,给读者留有无穷回想余地。虽然羁旅在外只能问故人家乡如何,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期盼着不久就回到家乡。亲自去走访曾经去过的地方,游戏于田野故园当中,以解多年思乡之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