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兰亭集序》《养生主》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3-0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养生主(节选)
    庄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蕲(qí):祈求,希望。③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xuán):同“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相信
    B.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是遁天倍情      倍:同“背”,背弃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B.养生丧死无憾
    C.亦遂增胜D.齐彭殇为妄作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能以足音辨人
    B.亦将有感于斯文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三号而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非夫子之友邪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引以为流觞曲水
    A.非我也,岁也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之二虫又何知D.列坐其次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全文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也隐隐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感伤情怀。
    B.《庄子・养生主》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应该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
    C.《兰集序》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后感叹“岂不痛哉”,而《庄子・养生主》有叙有议,开合有致,意浅而旨丰。
    D.《兰亭集序》与《庄子・养生主》中都谈到了对生死的看法,前者认为生死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应珍惜生命,而后者借秦失之口来强调应当顺应自然,死生两忘。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 也 吾 以 为 其 人 也 而 今 非 也 吾 入 而 吊 焉 有 老 者 哭 之 如 哭 其 子 少 者 哭 之如哭 其 母
    答案:
    14.A
    15.D
    16.B
    17.D
    18.C
    19.(1)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2)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的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与的。
    20.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句意:实在很快乐。“信”,实在。解释错误。 
    B. 句意:感慨随着而产生。“系”,附着,随着。解释正确。
    C. 句意:最终注定消亡。“期”,注定。解释正确。
    D. 句意:这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倍”,同“背”,背弃。解释正确。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B.“死”,形容词用作名词,死者。
    C.“胜”,形容词用作名词,景致。
    D.“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B.“于”均为介词,对于。
    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为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A.“非我也,岁也”是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岁也”中“也”表判断语气。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是被动句,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不焚”译为“不被焚毁”。
    C.“之二虫又何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动词“知”的宾语,前置了。
    D.“列坐其次”是省略句,“列坐”与“其次”中间省略介词“于”。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后感叹‘岂不痛哉’”错,引用的孔子“死生亦大矣”和感叹“岂不痛哉”是直接抒情,并非借景抒情,表现手法判断错误。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契”,名词,符契;“临”,副词,面对;“喻”,动词,清楚地说明。
    (2)“是”,代词,这样的形体;“独”,只有一只脚;“与”,动词,赋与。
    参考译文
    (一)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注定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二)养生主(节选)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的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与的。因此知道这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呼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不快意的。
    老聘死了,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您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希望说什么却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痛哭起来。这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忘掉了人是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中做背离天命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时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是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不知道它的尽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