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赵执信《原山狼》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2-18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赵执信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山狼
    
(清)赵执信
    原山有穴焉,处非极颠,与村墟密迩。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溪谷阴黝,草树蒙密。顷岁,一狼据之。狼状丑且秽,其声甚怪,出入百兽,且能为人。每日暮阴晦,则负穴而嗥,为儿啼,为嫠妇泣,为冤鬼哭,为市井喧哗,为军阵鼓吹,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然莫敢犯。山中鸟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焉。有點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咸和。狼大喜,声益凶厉,间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不给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语有之:野兽入室主人将去。既入其室矣,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前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评曰: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为威,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选自《饴山文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B.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C.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D.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壖,指的是沿海地区,文中的官吏是海边人,对狼不熟悉。
    B.酒脯,指酒和干肉,此处泛指酒肴。
    C.罟,本意为“网”,“网罟”指“捕鸟兽的工具”。
    D.檄文,指用于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文中檄文意在声讨上天,纵狼危害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山狼所居之洞穴虽不在山巅,但与村落相接,且周边道路偏僻,草木茂盛。
    B.原山狼受到鸟兽拥戴,从下山窃食开始,直至后来入城袭击人类,胆子越来越大。
    C.村人得知原山狼并无特别的本领,便手持器械,欲将其击毙,市人也争相响应。
    D.作者借这则寓言,说明恶者本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给他们的作恶创造机会与空间。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而造士人曰:“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不给其齿牙矣!”
    (2)前者神殛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
    14.原山狼敢于在城市里无所顾忌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C
    11.D
    12.B
    13.(1)道士听说后便拜访士人,说道:“你们怎么如此软弱呀?它将要吃人。现在不消灭它,你和众人将来都不够它吃的。”
    (2)之前是神在惩罚它,幸而它没吃人,才宽恕了它。你们现在却想杀死它,当初怎么都相互告诫不敢冒犯它呢?
    14.占山为王,有恃无恐;官吏姑息,礼敬迁就;市人畏惧,告诫躲避。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翻译为:官吏已经无法拒绝与狼的来往,因此不肯听从。狼于是更加肆无忌惮,把自己的皮毛修整得十分光泽,放纵地来来往往。从村庄到城里,大家都相互告诫,小心地避开狼。
    由画波浪线句子前的“语吏不可近”所给的提示来看,“不听”的主语应该是“吏”,宾语应该是“语吏不可近”的话,不是“狼”,因此,第一处断句应在“狼”后,第二处断句应在“狼”前,故排除A项和D项;“泽其毛衣”主语承前面句子的主语“狼”,“泽”为谓语,“泽”为宾语,因此“(狼)泽其毛衣”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檄文意在声讨上天,纵狼危害百姓”错,由文中“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可知,道士写了讨狼檄文,把这件事告诉神仙。当天晚上,一场大雷电夷平了狼的洞穴。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直至后来入城袭击人类”错,从原文内容来看,狼开始擅自闯入城中官吏的住处,受到招待,后来又几次去官吏的住处,渐渐地不再避开白天,胆子越来越大,但尚未袭击人类。
    故选B。
    13.
    何子之柔也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得分点:造,拜访;何,怎么,为什么;给其齿牙,够它吃的;
    第二句关键得分点:殛,惩罚;贷,宽恕;汝曹,你们;顾,却;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杀死;戒,通“诫”,告诫。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狼之所以能够在城中无所顾忌,胆子越来越大,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本意之一。因此,梳理文章前半部分内容可以推知。当它在原山中的时候,因为它的嗥叫而使人震恐,得到百兽的尊崇,变得肆无忌惮。在狐狸的鼓动下到城里后,狼又受到官吏的礼待,愈加有恃无恐。百姓因此更加害怕,见到狼就躲避。因此,狼之所以一步步肆无忌惮,有恃无恐,是因为百兽、官吏、百姓的纵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原山有一处洞穴,与山下的村落极为接近。不过所经过的路段较为险峻偏僻,以前大概是人所居住的地方。近年来,有一匹狼占据了这一处洞穴。每天天黑之后,就背靠洞穴嗥叫,声音在树林山谷中回响。村落里的人都十分震惊害怕,久了之后也十分痛恨狼的叫声,但没有人敢对付狼。山中的野兽听到了,认为狼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都成群结队地去依附它。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很会巴结逢迎,就请求尊狼为百兽之王,其他的动物也都附和。于是狼大喜,发出的声音更加凶狠凄厉。有时也到乡村,偷盗一些鸡、猪来吃。要是碰巧与人相遇,也还不敢攻击人、吃人。狡猾的狐狸对狼说:“这里距离城里的市集才几里路,何不到城里一游?”狼心里有些害怕,但心里又想:我在夜里前去,假如有什么不测,还可跑回我的洞穴,他们能对我怎么样?于是狼就擅自闯入官吏的住处。官吏是海边人,他所常见的东西都是鱼鳖,见到狼大吃一惊,赶紧替它准备酒菜,礼节十分恭敬。狼心里十分得意,便放肆地吃喝起来。后来又几次去官吏的住处,渐渐地不再避开白天。老百姓有时遇见狼,都吓得回头就跑,大家都以为是妖怪,于是互相传言,争着关闭门户。有一个读书人从墙上窥视一番后,判断说:“这是狼。”并赶紧告诉官吏,让他不要接近狼。但这时官吏已经无法拒绝与狼的来往,因此不肯听从。狼于是更加肆无忌惮,把自己的皮毛修整得十分光泽,放纵地来来往往。从村庄到城里,大家都相互告诫,小心地避开狼。
    有一个道士,身怀绝技,隐藏在深山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去拜访读书人,说:“先生你为什么这样怯弱?这样的话狼将会吃人了。假如不除去它,您和大家都将会成为狼的口中之物。”读书人说:“我本来也知道,但大家的心意不统一,也没有弓箭罗网等工具,况且官吏和狼还很亲密。”道士说:“官吏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别放弃,我来帮助您。”于是道士就写了讨狼檄文,把这件事告诉神仙。当天晚上,一场大雷电夷平了狼的洞穴。狼刚好外出还没回来,但回来后就没有了住处。这时,狐狸和其他野兽也都四散逃走,狼没有办法,只好逃窜到野外,畏畏缩缩,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到了晚上,它的叫声凄凉断续,只是像野鬼号叫而已。村里的人聚在一起商量,认为狼已经没有威胁,便拿着棍棒,带着瓦片石块,打算把狼杀死。城里市集里的人听说了,也争着出城来打狼,道士笑着劝阻说:“近来神仙已经诛杀它一次了,所幸它没有吃人,就饶了它吧。你们现在只想着要杀了它,以前你们为什么会相互告诫,没有人敢去冒犯它呢?你们这些人真是太过分了。”大家这才作罢,狼于是也远远地逃走了。
    评论说:狼本来不能有什么作为,之所以能恐吓发动其他野兽、摆布官吏来耍威风,是由于它有用来安身的洞穴,能发出凶恶的叫声。狼失去了洞穴,也就一败涂地了。属于人的地盘本来就不能借给狼占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