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乃至高考的必考题型,高中语文老师给大家带来2021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点预测——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前练一练,助力大家得高分! ![]()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快乐的邮递员 ◆(美国)盖瑞法洛 一团模糊的东西贴着我的鼻尖飞过去。“我不吃这些!”克拉拉夫人哭喊着。尽管这位86岁的老太太来到我们老年病护理中心时间不长,但她的坏脾气已经人人皆知。她刚刚向我砸过来一小盒玉米片。 我刚从学校毕业,下决心要让我的病人参加更多的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可每次我动员克拉拉夫人参加户外活动或者与其他人交流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位老夫人很古怪。”护士安妮说道,“什么活动都不参加,情愿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等她的信。 “信”我奇怪地问。“自从她儿子举家迁往德克萨斯州,克拉拉夫人唯一愿意做的事就是等他们的信件。”“盖瑞,如果哪天老夫人没收到信,你可得要小心了!”我的助理雷切尔告诉我。“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雷切尔回答:“如果那天没收到信,我们去她房间的时候,她会拿离她最近的东西砸我们。”“我挨过杯子、书本、还有花。”同事帕姆也说了一句。雷切尔紧接着又说:“她差不多把屋子里一半的东西都甩出去过了,然后就开始哭泣。”“她肯定很想念她的孙子。”帕姆说道。 几天后,我看到大家正在试戴各种各样的帽子。“老人们在阳光下活动需要戴帽子,所以这次我带来了100多顶帽子。”退休飞机导航员罗伯特自豪地告诉我,他经常来这里做义工。 “嘿,我是邮递员!”一个十岁男孩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高兴地喊道。这顶帽子前面印着“美国邮政”几个字。男孩是我们这里一个护士的儿子,偶尔也来这里做志愿者。 我呆呆地看着戴帽子的男孩,然后问他:“史迪夫,你愿意做我们的邮递员吗?”男孩点点头。 “盖瑞,你想干什么?”雷切尔问我。我笑了:“克拉拉夫人特别想念她的孙子,为什么不让史迪夫每天给她送信呢?”“并不是每天都有她的信啊!”雷切尔说,“到时候没信,史迪夫会不会挨老夫人的小枕头呢?”“试试看吧!”我一笑了之。 那天正好有克拉拉夫人的一封信,我和雷切尔陪着史迪夫来到她的房间。“让史迪夫一个人进去。”在门口我拦住了雷切尔。 史迪夫有礼貌地敲了两下门。“进来吧。”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说道。“克拉拉夫人,我给你送信来了!”戴着邮差帽子的史迪夫说。“哇,这是谁来了,快进来,乖孩子!”老夫人突然来了精神。 “如果没有信,她肯定不会这么说的。”雷切尔在我耳边嘀咕。“嘘……”我伸长耳朵,继续倾听。 “你读几年级啦?”老夫人和蔼地问。“四年级,”史迪夫回答。“我在学校教了40年书。”克拉拉说道。“哇,如果我在学校里待那么长时间,我一定会郁闷死了!”史迪夫开玩笑地说。他们的笑声传到了走廊,我们都惊呆了,因为我们第一次听到老夫人的笑声。 “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克拉拉夫人继续问道。“史迪夫。”“史迪夫,我的眼睛不行了,你能不能为我读信?” 雷切尔又凑到我耳边说道:“其实她的视力很好!”“嘘……”我再一次制止她。我从门缝里看见老夫人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谢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史迪夫读完信,老夫人夸奖他。“不用谢,如果明天有你的信,我会再来的。”史迪夫说。“不、不,没有信你也可以来,这里随时欢迎你!史迪夫,其实我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孙子,他现在住在德克萨斯州,我很长时间没见到他了。”“嗯,这让人很难过。我也很想我的奶奶。”“你奶奶住哪里呀?”“她去天堂了。”史迪夫犹豫了一会儿接着问道:“你愿意做我的奶奶吗?”克拉拉笑出了声:“好哇、好哇,史迪夫,只要你有时间,就一定要来哟!” 尽管随后好几天都没有克拉拉夫人的信,但我们感觉她不再扔东西了,也没有哭泣的声音传出来。 这天,我正和同事们在办公室谈事情,忽然听到敲门声。“请进,”我大声喊道。门打开了,响起了我们熟悉的声音:“希望没有打扰你们!”紧接着,史迪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克拉拉老夫人进来了,两人都戴着“美国邮政”的帽子。“把所有的信件和包裹都交给我们吧,我们来送信。”史迪夫说着转向老夫人,“是吧,克拉拉夫人?”“是的!”克拉拉夫人调皮地向我们使了个眼色。 我们目瞪口呆,没几天的功夫,她就从一个满腔悲愤、拒人千里的老夫人变成了一个开朗、友善的老人。 “当然可以,”我赶紧说道,“雷切尔,把今天的信件都交给他们。” 克拉拉夫人接过信件,然后史迪夫大声地喊道:“我们送信去啰!”老夫人也做了一个手势,喊道:“开车!”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两个人唱着歌消失在走廊里。 从此以后,这一老一少就成了我们这里一道最常见的风景线。没有邮件的时候,克拉拉夫人会帮助史迪夫做家庭作业,有时候史迪夫也教她玩电子游戏机。 史迪夫成为我们这里第一位“领养一位祖父母”的志愿者,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通过叙述克拉拉夫人从一个满腔悲愤的老人变成一个“快乐的邮递员”,一方面表达了老年人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儿子不照顾老人的鞭挞。 B.文中“我”的两次“嘘”,是为了制止雷切尔,表明“我”对自己所想的方法充满信心。 C.克拉拉的视力很好,却希望史迪夫帮她读信,因为希望史迪夫和她呆久一点,说明老人对自己孙子的深深思念。 D.史迪夫年龄虽小,却成为这里第一位领养老人的志愿者,从而为“我”们老年病护理中心的“老有所养”的养老模式开创了先河。 E.文章结尾“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说明我的“老有所乐”奋斗目标得到了实现。 (2)克拉拉夫人“从一个满腔悲愤、拒人千里的老夫人变成了一个开朗、友善的老人”,请概括克拉拉夫人心情变化的过程。 (3)有人认为,前三段在构思上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4)中国即将走进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这一伟大目标,我们可以从克拉拉夫人“从一个满腔悲愤、拒人千里的老夫人”最后转变成一位“快乐的邮递员”故事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正确答案 (1)CD; (2) ①.想念孙子,整天等信,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哭泣 ②.听到有来信,无精打采的她突然来了精神 ③.与“邮递员”史迪夫和蔼地交谈,第一次发出笑声,并且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④.后来即使没来信,脾气不再暴躁,也没有哭泣 ⑤.克拉拉夫人高兴地成了“邮递员”、史迪夫的“奶奶” ⑥.最后,和“孙子”史迪夫一起快乐地承担起了邮递员的工作,成了那里一道最常见的风景线. (3) ①交代了克拉拉夫人脾气暴躁的形象特点,以及“我”和其他护理人员都遭受到老人的袭击,为下文克拉拉夫人的转变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②起到铺垫作用,交代了克拉拉夫人脾气暴躁的原因,自然引出下文“邮递员”; ③暗示了主旨,交代了“我”的奋斗目标是让“他们老有所乐”,而最终克拉拉夫人的转变,说明了只要努力,我们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 (4)启示: ①.招募志愿者,期待社会普遍关注.正如文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让更多的老人得到社会的关爱,让敬老助老爱老蔚然成风. ②.常回家看看,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步入晚年后,老年人对人生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但是,他们希望得到子女、家人更多的关心;就像克拉拉夫人一直在等待子女的来信一样,子女应给予老人关怀. ③.老有所乐,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年人要善于自我娱乐,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就像克拉拉夫人后来甘心成为一名“快乐的邮递员”一样,找到了精神寄托. ④.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爱心和科学管理,对症下药.“我”突破局限,对症下药,利用史迪夫当“邮递员”,解决了克拉拉夫人的心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A项“表达了对其儿子不照顾老人的鞭挞”错,本文没有此意,只是交代克拉拉夫人想念孙子; B项“充满信心”错,应该是心怀一种期待,如文中“试试看吧”可以看出应是一种期待的心情; C项分析正确; D项分析正确; E项“说明着我的‘老有所乐’奋斗目标得到了实现不准确,文中没有明确的信息.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变化,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克拉拉夫人‘从一个满腔悲愤、拒人千里的老夫人变成了一个开朗、友善的老人’,请概括克拉拉夫人心情变化的过程.”,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描写克拉拉夫人心理变化的语句,然后接上下文分析克拉拉富人的心理变化;想念孙子,整天等信,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哭泣,听到有来信,无精打采的她突然来了精神;与“邮递员”史迪夫和蔼地交谈,第一次发出笑声,并且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后来即使没来信,脾气不再暴躁,也没有哭泣,拉拉夫人高兴地成了“邮递员”、史迪夫的“奶奶”;最后,和“孙子”史迪夫一起快乐地承担起了邮递员的工作,成了那里一道最常见的风景线;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克拉拉夫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在构思上的特点,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有人认为,前三段在构思上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阐述理由.”,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前三段,明确前三段的内容,根据文本的内容鉴赏本文再过藕丝上的特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小说前三段主要讲述了克拉拉夫人脾气暴躁以及喜欢带自己房间中独自面对黑暗;根据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下文中叙述了“邮递员”给克拉拉夫人送信﹣﹣读信﹣﹣要求“邮递员”常来﹣﹣共同送信;由此可以看出文章开篇写克拉拉夫人的坏脾气的形象特点,以及“我”和其他护理人员都遭受到老人的袭击,为下文克拉拉夫人的转变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其次,起到铺垫作用,交代了克拉拉夫人脾气暴躁的原因,自然引出下文“邮递员”;第三暗示了小说主旨,交代了“我”的奋斗目标是让“他们老有所乐”,而最终克拉拉夫人的转变,说明了只要努力,我们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根据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解答本题; (4)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中国即将走进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这一伟大目标,我们可以从克拉拉夫人‘从一个满腔悲愤、拒人千里的老夫人’最后转变成一位‘快乐的邮递员’故事中获得哪些启示呢?”,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阅读本文后的启示,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上、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进行深刻的鉴赏;然后根据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和社会实际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启示,根据文本中克拉拉夫人对亲人的思念这一角度,奉劝子女常回家看看,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可从“邮递员”的角度来分析,增加和老人交流,招募志愿者,期待社会普遍关注.正如文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让更多的老人得到社会的关爱,让敬老助老爱老蔚然成风;也可从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爱心和科学管理,对症下药.“我”突破局限,对症下药,利用史迪夫当“邮递员”,解决了克拉拉夫人的心病;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把握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