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于武陵《夜寻僧不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12-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于武陵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
    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
    不知双树(①客,何处与云闲。
    注:①双树: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即点明了时间、事件及其结果,写作者夜里到寺院中寻访僧人却寻而不得。
    B.首联写去寻僧的路上多次歇息,走过烟雾迷蒙的溪河后,周遭的景色渐渐不同寻常。
    C.颈联表明作者来回几趟寻访寺僧,却都只见其居所房门紧闭,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
    D.本诗最后作者因未遇而生发感叹,与贾岛《寻隐者不遇》“云深不知处”异曲同工。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联。
    答案:
    1、C “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说法错误,“石路几回雪”不是实写雪,而是用比喻的手法写此时的月华如雪,以此描写作者在通往寺僧居所的石径上几趟来回时的感受。
    2、①视听结合。泉水叮咚,环绕山寺,月色朦胧,月华遍野。通过视听的角度写出了高僧居所周围环境的清幽。
    ②动静结合。“泉声入秋寺”,一个“入”字,赋予了“泉声”以灵性和动感,写泉水一路蜿蜒流入寺庙,鲜活生动,形象可感。
    ③通感。“月色遍寒山”,“寒”本为触觉,此处将月华遍野的视觉,转移成夜色微凉而生发的寒意触觉上,打破了视觉和触觉的界限,丰富了审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