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中历史重大改革之俄国农奴制改革,归纳及答题满分金句,助力考试高分! 一、改革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起义不断 2、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农奴制俄国的落后,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4、思想上: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出现 二、改革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1861年3月3日(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并享有一些列公民权利;地主不得买卖、赠送和抵押; (2)经济上: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同时承担一定的任务;份地须高价赎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2、司法体制 (1)司法制度:颁布《司法章程》,废除旧的等级法院;实行同一原则;律师制和公开陪审制,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2)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按照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3、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俄国依旧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4、军事体制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5、教育体制 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6、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 三、改革影响 积极: (1)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促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4)农奴制改革促进工业的发展,扩大国内市场 (5)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6)促使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局限: (1)改革以后,俄国仍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依然尖锐。俄国资本主义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A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民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农民获得土地,但要缴纳的赎金远高于地价,债务沉重 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依旧很少,受地主剥削 (2)农奴制废除后的俄国农村,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互相勾结,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