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是历来都是考试重要考点,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中历史重大改革之欧洲宗教改革,考点归纳及答题满分金句,助力考试高分! 一、背景 1、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 2、政治因素:教权凌驾王权之上,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要求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4、思想因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 5、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1)民族意识觉醒和专制君主兴起 (2)教会腐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3)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 二、内容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主张: (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俭教会 (4)“信徒皆为祭司” (5)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建立民族教会 2、改革结果: (1)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3、影响: 积极: (1)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形成新教路德教)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实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二)加尔文改革(日内瓦) 1、主张: (1)信奉“因信称义” (2)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3)主张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严禁偶像崇拜; (4)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2、结果: (1)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2)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 (3)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3、影响: 积极性: (1)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2)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3)激进的主张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局限性: (1)“先定论”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三)英国的宗教改革 1、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3)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4)国教的最高首领是国王,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2、结果: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影响: (1)积极: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英国的民族独立; (2)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基本未变,英国国教实质上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宗教改革影响 1、性质: 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作用: (1)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政治上: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 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3)经济上: 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性: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等。 【拓展】从两大新史观看地位和作用 一、文明史观: 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二、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