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寒门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 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 此诗写景迹近写意,写情含蓄不露,以及以景结情的手法,有助于造成一种言说不尽的神韵。 15. 请以诗歌前两联为例,简析“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 【答案】14. C 15. 第一联触景生情,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此地此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暗示作者的追怀没有回应,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自然融于江船望月的空寂之景中。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 对“高咏”的理解有误。“余亦能高咏”的意思是我也有袁宏那样吟咏诗歌的才华。从全诗看作者发出的并非高亢的呐喊,而是深沉的喟叹。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字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诗前两联翻译为: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谢尚将军。 本诗为诗人夜泊牛渚有感而作,这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回应题目,并描绘牛渚夜景。诗人从大处落墨,描写辽阔的天宇与浩渺的西江,二者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发显得空阔藐远。 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此情此景,诗人不由想起了谢尚泛江遇袁宏朗吟这一诗意的故事。但是,诗人并不就此落入怀古俗套,而是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关系:地位的悬殊、贵贱的悬隔,丝毫不能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求而不得的。 由此得出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