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关键在体系,第二单元从哲学体系上讲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第四、五课)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两部分。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是高中政治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详解和考点解析,帮助大家更高效地理解知识。 ![]() 【高考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时政链接】 (节选自《求是》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志在认识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志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有时甚至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有的人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从思想根源来看,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综述】本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哲学的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易错辨析】 (1)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 (2)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教学建议】 通过教材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天道自然,无思无虑,日月互往而成昼夜,昼夜交接而生四季,四季更替而有寒暑,寒暑相推而成岁。这表明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 【难点突破】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这里首先要区别“属性”和“特性”。“特性”是指一事物具备的,可以使自身和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属性。物质相对于意识而言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意识的性质。意识就不具备这个性质,它必须依赖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属性”一般是指……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原理解读】 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解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是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具有的,既不是神的旨意、天的命令,也不是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它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 …… ![]() 【易错探究】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重点突破】 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 【易错汇编】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分析: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 10.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错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典题探究】 1.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解析】…… 2.“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 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 12.材料: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存在人际传播,这是武汉“封城”举措的最直接原因,并随之派生出一系列抗疫举措。武汉“封城”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对确诊病人实施科学救治;医学工作者在实验室昼夜奋战,进行疫苗研制;各行各业、网上网下开展了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育和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之治”彰显了无比伟力和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 ……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中国之治”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的。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材料中“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新冠肺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党中央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模范们都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在呼唤英雄人物的产生,也为他们准备好了最壮阔的舞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群体、英雄模范人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功勋模范人物的精神对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的作用。 ……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说明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另一方面,…… 14.《方案>明确提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之光。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5.塞罕坝林场建设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的。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