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关键在体系,第二单元从哲学体系上讲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第四、五课)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两部分。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是高中政治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点、考点详解。 ![]() 【高考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时政链接】 (人民日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习近平关于干部学习问题重要思想的唯物论底蕴 实事就是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要紧的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习总书记指出,“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 坚持从实际出发,最要紧的就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做一切决策都坚持从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习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现在的基本国情,主要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都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客观基点。但是,这并不是说,客观实际是凝固的、僵化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为主观世界更好认识客观实际、更好指导客观实际指明了方向。 …… 坚持从实际出发,还必须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针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科学回答了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站的方位、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历史的坐标上,历经苦难与屈辱的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大步前进。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知识拓展】 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 ①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易错辨析】 “反映”和“反应” (1)范围不同 “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 ①“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 ②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 (2)指意不同……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结论: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原理解读】 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①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 3.意识的内容 (1)客观存在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 【原理解读】 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 【原理解读】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的意识不仅通过 …… 正是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使人既可以通过感觉器官认识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又可以通过“思维的眼晴”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迷。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注意与可知论以及物质概念中“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联系记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原理解读】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意识能思维,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形成“超前反映”,在观念中生成尚未出现的事物,通过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制造出新的东西。动物虽然也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它周围的事物,引起周围事物的变化,却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 …… 还应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求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知识总结】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 (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 【易错汇编】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分析: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 …… 1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分析:错误。客观实际是出发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典题探究】 1.(2020·天津卷)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解析】…… 2.(2019·江苏卷)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认识具有无限性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12.(2020·山东卷)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解析】 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对“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的理解。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明确“科幻作品”、“当下现实”与“物质”、“意识”的对应关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观创作的,属于意识范畴。“当下现实”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属于物质范围。最后再根据…… 13.(2019·新课标全国卷I)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4.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设计。 15.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在飞越星辰大海向宇宙更深处不懈追寻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