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政治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22届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高三政治教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6.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江苏卷)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9.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14.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开放性、探索性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7.(2018海南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海南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强调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支持海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动能。30年来,海南省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大胆创新、奋勇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把海南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说明海南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5 DCCAB      6~10 BCBCC     11~15 CAADA      16~18 CDB
    二、非选择题(19题8分,20题12分,21题8分, 共计28分)
    19. (1)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3分)
    (2)中央关于海南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海南发展的实际,反映人民群众期盼,指导海南改革开放不断深入;(3分)
    (3)海南人民抓住机遇,艰苦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分)
    2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4分)
    (2)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4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
    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分)
    (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3分)
    (3)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