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的学科,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知识点归纳。 ![]()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2.过程 (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他们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3)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立:为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3.特点: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 4.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5.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军机处的特点及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1.特点 (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 (3)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 2.影响 (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2)军机大臣的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 (3)军机处设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代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空前强化。 (2)措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 (3)决策权发生变化:由外朝转向内廷,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 (4)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5)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等方面。 (6)体现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积极影响: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镇压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对全国的统治置于皇帝一人之下,这就违背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从根本上潜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