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20-10-20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的学科,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点归纳。
    
    标准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与了解
    1.知道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的沿革、疆域、时段和影响区域
    2.知道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的主要民族和国际关系
    理解与运用
    1.理解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央集权制度变化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情况、特点、作用和影响
    2.理解与此相应的地方管理变化与发展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3.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评价
    重点解析
    1.西汉初地方制度的特点
    【解析】通过秦朝和汉初的政区图,理解西汉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的不同。西汉初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方式,名义上沿袭的是秦朝的郡县制,实际上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时,先是消灭了韩信等异姓王,随后又赐封了九位同姓诸侯王。诸侯国和郡县虽然都直属于中央,但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王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十分富庶。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诸侯国的政治机构与中央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皇帝任命外,其他官员都由诸侯王委任。诸侯国拥有强大的军队,由诸侯王随意调遣。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王国。诸侯王更是日益骄横,并有“震主之威”,最终成为中央集权加强的最大障碍。
    秦朝疆域图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2.“推恩令”及王国问题的解决
    【解析】解决王国问题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学习时要关注下面一段典型史料:
    (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对这段史料中提到的“上”要知道是汉武帝;明确史料中“上”“推恩”的真实目的:分割王国封地,使其变小,最终无实力对抗中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3.藩镇割据
    【解析】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唐朝中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政,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出示图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宋代是对地方控制最严的朝代。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行政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财政上,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送交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赵匡胤采取的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5.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析】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建立后,面对辽阔的疆域,为了对全国行使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并把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划归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到1312年,元朝在全国一共设置了辽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河南、岭北、征东等11个行省。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如河南、湖广二行省的首府都设在距首都较近的交通线上;江西、江浙的情况与此相似。元朝的行省其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如陕西行省还包括甘肃和内蒙部分地区;云南行省还包括四川、广西部分地区和泰国、缅甸一些地区;江西行省还包括广东;湖广行省包括湖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及湖北部分地区;辽阳行省包括今东北三省;岭北行省包括内蒙、外蒙、新疆部分地区和西伯利亚。需要说明的是元朝对台湾(琉球)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行省)下设置澎湖巡检司进行管辖。还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行省制度的设置有效加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朝建立初年,在地方上仍袭用元朝的行省制度,后来明朝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名称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清承明制,也设置布政使司,俗称“行省”,简称“省”,沿袭下来到民国,省又被确立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直到今天。
    6.君主专制的演进
    【解析】(1)中朝与外朝:所谓“中朝”,是皇帝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因其在宫内办事,故称“内朝”。随着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孟祥才指出,汉武帝以后,国家的决策大权基本上集中于中朝。特别在汉成帝正式建三公官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之后,中朝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到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尚书台的组织进一步扩大,权力进一步增强,丞相等三公官就变成较单纯的执行官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了。(2)三省六部制:白钢认为:“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的最突出特点,是确立了尚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同时,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尚书省长官被排除在决策系统之外,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把决策与行政相分离的办法,是政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吏部,位列六部之首;户部,最为富有;礼部,最为清贫;兵部、刑部、工部,多与杂流交道,为士大夫所轻视。后人又将户、吏、刑、兵、礼、工六部用富、贵、威、武、贫、贱六字来形容。(3)宋朝宰相权力的进一步削弱: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元朝的一省制: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熏天,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难点突破
    1.郡县制的兴衰
    【突破】自秦代以降,中国整个基层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主要都是称县。仅有些朝代因政治需要出现了一些与县同级的其他行政区划名称,如汉代有侯国、邑、道,但他们过后即废,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少数。历史上县的数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秦代县数不太清楚,估计有好几百个,汉代达1 500多个(除去侯国等外,县、邑有1 300多个),以后历代几乎都在1 100~1 200个上下,仅唐代达1 500多个,直到中华民国才增到2 000个左右。秦代至隋,郡基本上是县级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划,但它远不如县那样稳定,变化较大。汉武帝时郡有一百零几个。东汉末年,在郡级之上又设“州”。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州、郡、县三级,郡为二级政区。到隋唐时期,郡作为一个政区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秦代推行的郡县制的影响是深远的,今日中国的省县制就是由郡县制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2.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
    【突破】有不少同学从现象上看到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3.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或趋势
    【突破】(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