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高中政治新教材习题精解专栏: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http://www.newdu.com 2020-10-20 “高中思政教研”公众号 李海 参加讨论
新教材专栏|新教材演练|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选择题
    1.古代德州以发明“鬲”而闻名于世,称 “有鬲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 “各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 (      )
    A.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B.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
    C.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各其能,平均分配”,A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点不是原始社会发展程度低,且B、C
    不是生产关系角度;材料没有涉及表决,D 不符合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
    2.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牲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文字开始发明和应用.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告别蒙昧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奴隶制仍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奴隶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文字发明和应用,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涉及奴隶社会的剥削现象,
    排除③;④错误。答案选A。
    3.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答案】B
    【解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差距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不选。答案选B。
    4.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C项符合题意;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矛盾是奴隶社会诸多矛盾之一,但不是主要矛盾,A项不合题意;奴隶社会没有地主阶级,B项观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根本矛盾,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5.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说明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也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④项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不合题意;奴隶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6.远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父系社会后期,中国社会已经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到夏朝阶级产生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平等变为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
    B.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D.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普遍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答案】C
    【解析】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A项说倒退错误;B项极大提高与D项普遍提高,夸大了积极意义;C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
    7.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个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      )
    A.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  
    B.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D.当地居民睡觉没有使用被子的习惯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美洲火地岛居民采取分送布片进行分配的生活情境,体现火地岛居民依然处于原始社会,保留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所以B符合题意;AD项明显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材料也体现不出来;;C项讲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非讲述产品如何分配,不合题意。答案选B。
    8.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平均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      )
    ①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
    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③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④是贫富分化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促进剩余产品的出现,引起剩余产品的不平均分配,开始瓦解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和产品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这一过程。①②两项符合题意;③④项是私有制产生的结果,而非前提和原因。答案选D。
    9.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原始社会,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
    B.生产资料逐步由公有转为私有,使得原始社会得以巩固
    C.原始社会并不依靠血缘,而是自由聚居
    D.旧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磨光石器流行,并发明了陶器。
    【答案】A
    【解析】题目考查正确描述原始社会的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生产资料转为私有错误;C项不依靠血缘,自由聚居错误;D项是新石器时代产生而非旧石器时代,错误。答案选A。
    10.原始社会终结以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最能干的人”带着人们一同从事生产活动这件事不再出现,于是,变成了“最有权势的人”命令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并且,开始占有大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自此,人剥削人的现象开始出现,下列关于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正确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直接导致生产资料转为私有,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奴隶制国家的出现
    B.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封建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
    C.贫富分化的加剧,一定程度上促使奴隶社会的产生
    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并没有打破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
    【答案】C
    【解析】题目要求选出正确描述奴隶制国家产生过程的选项。A项直接导致错误,私有制出现是一个长期过程;B项出现封建阶级错误,应为出现奴隶主;C项描述正确;D项没有打破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答案选C。
    11. 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原始社会不是剥削社会,①项不合题意;②③两项都是用一中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剥削社会,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2.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①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城市等的发展,从生产力角度看,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看,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②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社会农民的处境比奴隶社会的奴隶处境有所改善,③项不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
    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①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②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④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31年可知,当时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危机,所以解决危机的一种途径就是鼓励消费,扩大国内市场,以便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说,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他没有看到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两项在凯恩斯的观点中没有体现。所以选A。
    14.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C.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答案】C
    【解析】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中包含机会,这里的机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趁此调整供求矛盾,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是“机会”。答案选C。
    15.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④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①项符合题意;在生产社会化方面,表现为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④项符合题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②项不合题意;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16.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社会因为经济危机而陷入绝境  ②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治愈的  
    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为生产发展释放空间,排除①;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不是②;资本主义本身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因为它无法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③④正确。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石器是人们制造和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如果人类社会已有300万年的历史,至少有299万年是处于石器时代。人们最初制作和使用的是十分粗糙的石器工具,后来才逐步制造和使用比较精巧的石器工具,直到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了金属工具。到奴隶社会、金属工具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结合材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为什么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2)运用生产力的相关知识,分析金属工具取代石器工具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制作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陋,劳动对象十分有限。
    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原始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主要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人们正是从生产力角度把这一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2)金属工具取代石器工具,主要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反映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新的生产工具代表着新的生产力。
    (3)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个体劳动逐步代替共同劳动,从而促进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瓦解,转变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从中得到的启示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材料说明题,涉及到生产工具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分析时要综合阅读材料、综合思考问题。
    本题中的第一问,是就整段材料设问,从整段材料看,是强调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二问中为什么说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要从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来分析。
    分析第三问,关键要理解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还要注意有一个过渡:金属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劳动日益盛行,私有制产生,从而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18.辨析: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我们人类的理想社会。而奴隶社会却处处有压迫,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
    【答案】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产品及其贫乏,人们的社会生活处在愚昧和野蛮状态。
    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具有历史局限性。但伴随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原始社会无法比拟的,是历史的进步。所以不能以有无剥削、压迫作为评价是否为理想社会的标准。
    人类的理想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解析】本题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背景,组织辨析,检测学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认知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永远的马克思》(2008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自由资本主义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今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倍。据说,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现在正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现在成了马克思的‘粉丝’”。
    (1)           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
    (2)你认为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吗?请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简谈理由。
    【答案】(1)《资本论》的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在与生产社会话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共同生产的劳动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所以这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也是不可调和的,该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施泰因布吕克也许能从《资本论》中得到启示,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适应生产力发展,但这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从根本看,不可能根治资本主义的痼疾,也无法使资本主义摆脱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因为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本题以《资本论》的观点和《人民日报》的文章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设问一要求分析材料中《资本论》预言的正确性。据材料观点可知,“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说明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周期运动的必然结果,不是提高了消费能力就
    可以解决的,所以可以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展开分析。     
    设问二要求分析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能从《资本论》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吗?
    为什么?首先,从此人所属的阶级来看,他不能找到彻底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办法,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原因要从生产关系上找,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根本,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