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20-08-0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小编给大家带来《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必考知识点总结,2021年高考生必看!
    
    《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区域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③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考点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区域差异主要内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导致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考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形成资源状况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的耗竭。矛盾加剧
    5、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熟制\物产)
    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外观)
    ③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运输)
    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风土人情\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
    考点四、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发展阶段的产业,这些产业处于产品的加工生产环节(低附加值)。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乡村变城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实施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影响:
    ①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②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考点五、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8、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①资源短缺: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②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③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A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B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④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3)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9、发展问题:
    (1)由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导致区域发展问题。
    (2)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考点六、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0、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自然条件:
    A、区域位置;
    B、自然环境条件:a、气候;b、地形;c、水系水文特征。
    C、自然资源:a、矿产资料丰富;b、水能资源丰富(比降大决定)。
    ②人文条件:A、生产力水平;B、经济基础;C、交通航运条件;D、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2)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灌溉;⑤旅游;⑥土地利用;⑦提高水质等。
    (3)综合治理的主要对策措施
    治理措施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便利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
    考点七、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1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考点八、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山西为例)
    13、能源开发(以山西为例)
    (1)资源开发条件:
    ①储量:丰富,2700亿吨,可开采560亿年。
    ②分布:广泛,占全省40%的面积
    ③种类:齐全,全国大10煤种都有分布
    ④质量: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煤田多为中厚煤层,煤层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械化开采。
    (2)交通条件:便利,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3)市场前景:广阔,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武汉等不远。
    (4)问题:①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主);②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②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④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三废。
    第16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点一、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RS):
    (1)概念: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在航空器(如飞机)或航天器(如
    卫星)上,对的地物进行感知,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
    得越高,探测范围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乐段,对地物分辨率越低。
    
    (4)遥感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①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②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③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④在灾害监测、矿产勘察、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GPS作用: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海空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用性特点。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导航、导弹制导、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
    (2)GPS包括三个部分:
    ①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全球24颗,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②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上任何一点、任何时刻的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用他们算出地面点所在的卫星(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③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GPS的实际应用:
    ①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②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考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3、地理信息技术(GIS):
    (1)GIS的特点: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它。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它的重要特征,它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2)GIS具有的作用: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用于地理研究和决策。
    (3)GIS具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①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②规划:决策应用
    ③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④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⑤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考点四、数字地球的含义。
    4、数字地球的含义
    (1)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3)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