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等效平衡 (5) 第 二 节化学平衡状态(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等效平衡 [教学重点] 判断等效平衡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 ?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3)等:v(正)= v(逆) ≠0 (4)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 (6)同:不同 5, 氧族元素 (6) 氧族元素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掌握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 6, 化学反应速率 (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 7,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 (21)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的知识。 2.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掌握pH的计算方法及电离平衡知识、水解平衡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移动 2.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 ●教学难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移 8,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5)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微粒半径变化规律。 9,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5)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讲义(二) 一、复习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 10,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5)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 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