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化学 > 综合辅导 >

高二化学教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 乙醚的生成 (5)
    目的: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乙醚。用品:蒸馏烧瓶、双孔塞子、温度计、分液漏斗、橡皮管、玻璃管、冷凝管、接管(带侧管)、锥形瓶、玻璃水槽、油浴、量筒、试管、试管夹、烧杯、玻璃棒。冰、石蜡油、酒精(95%)、浓硫酸。原理: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把温度控制在140~150℃之间,就生成了乙醚。准备:仪器装置如图9-15所示。在一只250毫升的蒸馏烧
    2, 1-2-1 氨、铵盐(第一课时) (5)
    1-2-1 氨、铵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3, 1-2-2 氨、铵盐(第二课时) (5)
    1-2-2 氨、铵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3)理解氨和铵的异同。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气的实验制法学习,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氨、铵盐性质的综合运用,提高推理能力。(3)通过有关实验现
    4, 等效平衡 (5)
    第 二 节化学平衡状态(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等效平衡 [教学重点] 判断等效平衡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 ?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3)等:v(正)= v(逆) ≠0 (4)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 (6)同:不同
    5, 氧族元素 (6)
    氧族元素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掌握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
    6, 化学反应速率 (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
    7,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复习课教案 (21)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的知识。 2.结合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掌握pH的计算方法及电离平衡知识、水解平衡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移动 2.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
    ●教学难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移
    8,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5)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微粒半径变化规律。
    9,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5)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讲义(二) 一、复习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
    周期1, 乙醚的生成 (5)
    目的: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乙醚。用品:蒸馏烧瓶、双孔塞子、温度计、分液漏斗、橡皮管、玻璃管、冷凝管、接管(带侧管)、锥形瓶、玻璃水槽、油浴、量筒、试管、试管夹、烧杯、玻璃棒。冰、石蜡油、酒精(95%)、浓硫酸。原理: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把温度控制在140~150℃之间,就生成了乙醚。准备:仪器装置如图9-15所示。在一只250毫升的蒸馏烧
    2, 1-2-1 氨、铵盐(第一课时) (5)
    1-2-1 氨、铵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2)掌握氨水的性质、掌握有关氨气溶于水的计算。(3)了解氨水、液氨的区别,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关平衡问题。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3, 1-2-2 氨、铵盐(第二课时) (5)
    1-2-2 氨、铵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3)理解氨和铵的异同。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气的实验制法学习,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氨、铵盐性质的综合运用,提高推理能力。(3)通过有关实验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