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13年1月28日上午8:30 — 10:30 满分:100分) 说明: 1.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2.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A. 君权神授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心外无物 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有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 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 的发展 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7.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 讨论其可能的时代。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有可能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有可能是民国 初年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有可能是汉代的作品 D.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有可能是宋代的作品 8.“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9.“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0.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 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下图所示邮票纪念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是 ①提出“一化三改”理论 ②发表《论十大关系》 ③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④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富国强兵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①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②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③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创业立业 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 .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建设国家 13.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4.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l”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15.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6.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17.马丁• 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 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 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