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课堂达标: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堂达标】
    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3.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
    A.《墨兰图》 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 D.《墨梅图》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 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 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从书法艺术的角 度来看,它与中国哪一书体形式更为相似(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文化。根据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世 ”字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古代主要书体的不同艺术特色,可以判断出它与篆书的形式更为相似。
    2.2011年兔年春晚,周杰伦与林志玲合作的《兰亭序》,曲调温馨淡雅,以书法大家王羲之题词为演出背景,加以行云流水般舞蹈的演出,充满了东方古典韵味。《兰亭序》所表现的书法的特点是(  )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C.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D.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具 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解析:选C。《兰亭序》是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大行书”。A、D均是楷书的特点,B是草书的特点,只有C是行书的特点。
    3.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解析:选C。注意材料信息的“年”字上半部分为“禾”,因此“有年”的含义应与“有禾”相关联,而“有禾”主要体现为庄稼收获。
    4.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 长的字体是(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题干强调了“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联系作品可以发现与行书的特点较为吻合。
    5.右图是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泰山童子。它属于(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选D。2009年十一运动会吉祥物泰山童子灵感来源于“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属于风俗画。
    6.关于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②两宋时期楷书进入盛世阶段 ③草书极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④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选D。本题以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各类书法的艺术特点设题,以史实为基础,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先排除几项,答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7.龚琳娜演唱的《忐忑》在各大视频网站迅速走红。在她的表演中有笙、笛、杨琴等多种中国古典乐器伴奏,还能听到演唱者融合了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京 剧行当的演唱方法。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来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形成的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京剧的形成。南方一些地方剧传入北方后经过不断吸收融合,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解答本题注意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
    8.江苏省作为教育部新课程试点地区,从2008年开始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程。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
    A.是 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
    B.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这主要是因为京剧是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因此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 既丰富多彩,又用法严谨,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园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 彩的奇葩。
    材料2: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降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2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3)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特点和意义。第(1)(2)问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即可。
    答案: (1)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 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