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3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选修)(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宋代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二程说:“天地之间,无所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所在亲,即君臣而君臣所在严(一作敬),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遗书》卷4)“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为也,礼之本也。”(《程氏易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遗书》卷5)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遗书》卷ll)“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
    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遗书》卷3)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董仲舒与二程不同的哲学观和相同的政治目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有人说,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11分)经世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其核心精神是面对现实,讲求功利,注重实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情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林则徐指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经世派痛定思痛,他们或“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求制驭之方;或为御侮而兴利,“师夷长技”谋国富兵强,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他们关注夷情,认识到“欲制外夷者,比先自悉夷情始”。从而将经世致用的“通时务”扩展到“通夷务”。使经世致用思想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大开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之风气。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
    材料三 洋务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由洋务官僚和忧怀时事、主张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构成。……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而彻底排斥西方的“道”,坚决维护中国的纲常名教。以中国的伦理名教为本,辅釉西洋的技艺为用。……洋务思潮是经世思潮的拓展与升华。它作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时期的一次低阶段、多层次地学 习西方,谋求中固近代化的思潮.其内容与经世思潮的内容相比较,既有承接又有转换。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顾炎武的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思潮的指导思想。对文中“洋务思潮是经世思潮的拓展与升华,其内容与经世思潮的内容相比较,既有承接又有转换”你如何理解?(4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转识,概括指出经世致用思想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分)
    23.(14分)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l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亦同此。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迭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
    ——l919年孙中山《论三民主义》
    材料四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l924年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4分)
    (2)相比于材料一,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民族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新观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指出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变化在政治行为上的主要表现。(3分)
    (5)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4.(10分)语言的力量是巨大,影响也是深远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 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城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 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2分)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1分)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1分)材料一、三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2分)
    25.(13分)基于科技文化的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
    展的强大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l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l9世 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却由于种种原因,与前两 次工业革 命失之交臂。第一次机会错失后,中国被列强工业革命下的坚船利炮打垮;第二次机遇中抓住了尾巴,中国进入世界产业链的末端。那么,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是否会被再次甩开?
    ——(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译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著名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机遇中中国抓住了尾巴的主要举措。(2分)
    你认为中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应如何避免被甩开?(2分)
    徐州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选修)试题参考答案
    21.(12分)(1)天人感应;仁政。(2分)(2)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主张格物致知。(3分)哲学观----董:“天”是最高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二程:理是万物的本原。(2分)目的:都是为巩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1分)(3)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成熟于宋代。(2分)促进说:理学的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和认识论(格物致知),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索。阻碍说: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任一说法,2分。其它言之有理,同样赋分。)
    23.(14分)(1)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汉民族国家。(1分)积极:利用种族认同、民族情感倡导革命,对凝聚反清力量起了重要作用。(1分)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具有一些大汉族主义的思想。(2分)(2)主张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并且把这种思想延伸到了法律和制度层面。(2分)(3)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1分)背景:一战和十月革命;(1分)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答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亦可)。(1分)(4)明确提出反帝。(1分)表现: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任2点2分)(5)思想要与时俱进;思想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两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同样给分)
    24.(10分)(1)观点:①语言是传播思想的工具。②好的语言需要有才识兼备的人。③提倡使用俗语。(3分) (2)作用:①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②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③解放了思想(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任2点2分)(3)“首举义旗”:发表《文学改良当议》一文,提倡白话文。(1分)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分)相似主张:通俗性、平民化。(1分)(4)作用:①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②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③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