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一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一第25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 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为此,孟子主张 A.恢复周礼 B.以德治民 C.实行仁政 D.礼法并用 2.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写道:“三代已还,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谈,三坏于宋明之性命,……”材料中所说的“宋明之性命”指的是 A.佛学 B.理学 C.医学 D.经学 3.“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从黄宗羲的话中,我们看不出他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众治” C.具有民本思想 D.主张君主立宪 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当时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6.八国联军攻人北京时,他担起了保卫京城的重任。后来,京城沦陷,他誓死不做亡国奴,愤然写下绝命书,吞金服毒,然后偕夫人、长媳从容投井殉国。这位民族英雄叫王懿荣,而真正让他彪炳千古的是因为他发现了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作为这一文字的伟大发现者,他可能被称为 A.小篆之父 B.楷书之父 C.甲骨之父 D.金文之父 7.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 画属于[ ] A.风俗面 B.宫廷画 C.文人画 D .山水画 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D.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9.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0.陈旭麓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城市中心论” C.“工农武装割据” D.《新民主主义论》 12.某学者写道“……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动员全党全国人 民 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军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奠基之作。”这里他评价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13.20世纪50-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14.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该是指 A.理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5.“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 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现象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后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后 16.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17.大多数启蒙思想家所说的革命是人类思想的革命,以科学理性来代替宗教狂热和战争的一种革命,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改革的方式。下列启蒙思想家中算得上是一个异类的是 18.人类第一次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并影响启蒙患想家去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的科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9.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一文学家及其作品和所属文学流派是 A.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 B.拜伦 《唐璜》 浪漫主义 C.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现实主义 D.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现实主义 20.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法兰西文学报》专刊封面上刊登了一幅悼念斯大林的画像(见右图)。它用很重的笔调画嘴唇。两颊的色调也很丰满,一对变形的大眼睛占去偌大的画面,一缕头发似乎是用劣质木炭匆忙涂抹而成。这幅半虚幻、半立体的肖像画离全世界共产党心中斯大林 “伟光正”的形象,实在相距太远,顿时引发出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的强烈愤怒。这幅画的作者及创作风格当是 A.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B.列宾 现实主义 C.莫奈 印象画派 D.毕加索 现代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