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巩固测试题(有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解析:选C。本题从“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想到可能是袁隆平,再从“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想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解决了粮食问题,养活了更多的人。
    5.下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A项是袁隆平的科技成就;B、D两项是袁隆平个人的地位而非影 响;由于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产量高,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
    6.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 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 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7.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  )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解析:选A。材料信息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 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国家大力创办工科学院,削减人文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这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的“一五”计划有关,“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
    8.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选B。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2: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 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不同时期的国内国际局势: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中美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0年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脚步加强。
    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