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的一副对联?( )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答案:C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诗中圣哲”即“诗圣”,有此称号的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9.我国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第一句是出自辛弃疾的词,第二句是李白的诗,第三句出自屈原创的楚辞体诗歌, 故选C。 10. 《红楼梦》全面而深入地批判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其主要批判的对象有( ) ①重农抑商传统和宗教迷信 ②教育制度、家族制度 ③婚姻制度、僵化的理学观念 ④官僚制度、科举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红楼梦》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必然趋势,因此与①无关。 11.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应该是元杂剧的形成,其他A、B、D项表述都正确。 12.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材料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而A项说法正好相反;而从材料中看出京剧在不断的吸收新的成分并不断变革,可见最符合题意的是D项,而B、C都不符合题意。 13.下列剧种不存在直接继承关系的是( ) A、杂剧与元杂剧 B、南戏与传奇 C、昆山腔与昆曲 D、传奇与京剧 答案:D 解析:元代吸收宋代杂剧和金代诸宫调之长形成了元杂剧;宋代的南戏到明代发展为传奇;明代戏曲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形成昆曲;而传奇与京剧之间没有继承关系。 14. 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 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 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书法艺术的特点。魏晋时期,书法已发展到自觉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答案:D 15. 中国书法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判断以下书体图1、2、3、4的对应顺序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小篆、楷书、隶书、草书 B、行书、隶书、小篆、楷体 C、隶书、楷书、草书、小篆 D、小篆、隶书、楷书、草书 答案:D 解析:根据不同书体的不同特点,可以判断图1是小篆,图2是隶书,图3是楷书,图4是怀素的草书,按顺序应选D项。 16. 时代变迁会影响书法风格的变化。 右图反映的最突出的社会特征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D、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答案:A 解析:右图是颜真卿楷书名帖《多宝塔碑》,颜真卿是 盛唐时期的书法家,所以体现出了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17. 下列有关楷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隶书衍生而来,始于东汉,盛于唐代,通行至今 B、笔画简约,结构严整,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C、艺术性和实用价值均高于其他书体 D、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楷书书法中的名作 答案:A 解析:行书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故B、D错误。楷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但艺术性则略逊于行书、草书,C项错误,A项正确。 18. 《清明上河图》之气备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史家”,《清明上河图》是一部民间风俗画,史家之所以对此特别关注就在于它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通过这幅图后人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故选C项。 19. 郑板桥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境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答案:B 解析:郑板桥是清朝人,其《墨竹图》当然不可能选A、C两项,同时这幅画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的意境意趣,是文人画的特征,选B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