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代中国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时期 答案:A 解析:首先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大多出土于“殷墟”,由此就不难判断此题应该选A项。 18.下列对于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繁到简 B、发展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C、隶书盛行于魏晋时期 D、楷书盛行于隋唐 答案:C 解析:隶书应该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C项是错误的。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 19.下列书法字体中实用价值最大的是() A、楷书 B、草书 C、隶书 D、行书 答案:A 解析: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因而具有其他书体所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20.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 A、《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图》 C、《步辇图》 D、《女史箴图》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汴京”“流水游龙间”,由此可知画的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并且是一幅描写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因此只能是《清明上河图》。 21. 中国的文学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明清小说各有特点,并反映时代的风貌。据此回答: (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2)列举汉赋在西汉和东汉文体风格有何不同?分别列举当时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阅读下列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回答: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两人的作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这两种不同风格有何区别? (4)宋代天下分裂,战乱频繁的现实,激发了诗人和词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试举两例说明。(可列举典型的诗词中的几句即可) (5)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简要说明它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6)明清小说有哪些突出成就?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人物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 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言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人物张衡,代表作《二京赋》。 (3)李白、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诗歌运用夸张手法,想象丰富,张扬个性;现实主义诗歌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 (4)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陆游的《钗头凤》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在元朝,长期取消了科举制度,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社会地位下降,心情压抑,借散曲抒发愁闷的情怀。 (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2.阅读下列图片: 图1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2 王羲之《兰亭序》 图3 怀素《自叙帖》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书法的字体类型分别是什么?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的字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案:(1)①楷书、行书、草书。②篆书和隶书。 (2)①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②行书兼具楷书的规范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清晰,任情纵性。草书难于辨认,实用性不大,但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①形体多样,流派纷呈。②名家辈出,珍品迭现。③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兼备。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B卷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答案:D 解析:本题特别注意是“宋代”,而火药发明于唐朝,造纸术发明于汉代,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而罗盘针发明于宋代并且后来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2.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的时间最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答案:B 解析: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说明四大发明不仅影响到中国而且都对世界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A项不是四项发明共同的影响。 3.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C 解析:培根所说的这三种影响世界的东西应该指中国的三项重大发明,文化方面的当然是印刷术;战争方面的应当是火药;而航海方面的就是指南针。 4.《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华佗”,可以判断出时间在东汉末年。而“四诊法”出现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东汉末年都可以参考;《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应该被排除在外,而“刮骨疗毒”正是实施了外科手术。 5.关于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国古代造船技术高超,明初期以前一直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水平②郑和宝船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牵星术”,因此使远航路线更远③郑和船队规模很大,晚些时候出现的欧洲探险活动无法与其相比 A、①②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和理解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分析可知三项都正确,故选D项。 6.辛弃疾和陆游( ) A、作品以词为主 B、都属于婉约派的代表 C、作品都抒发了“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感慨 D、属于宋代不同的著名诗人 答案:C 解析:辛弃疾的作品以词为主,而陆游的作品以诗为主,其作品都既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但以豪放风格为主,因此A、B、D项都不正确。两人都是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感慨当时的国事,故选D项。 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说明( ) ①柳词反映市民百姓的思想感情②柳词在宋词创作中达到了顶峰③柳词在宋朝流传广泛④柳词饱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柳词流传的广泛,另一方面百姓歌柳词说明符合百姓的精神需求,反映了百姓的思想感情,但却不能表明柳词就是宋词的最顶峰,也看不出饱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