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1.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 )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 3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 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3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3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35.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 (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6.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之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 A.行县制 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 D.“焚诗书” 非选择题(28分) 二:37.(共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诸侯。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一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1)材料一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2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DBADCDBDBDBCCABBCDB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DDDCDBDCBAADDBC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