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选修Ⅰ第二单元同步检测(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延边二中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基础训练(一)(选修Ⅰ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 ( )
    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 C.国家统一 D.发展生产
    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 )
    5.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矛盾
    6.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
    想家是 ( )
    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
    7.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
    A、根据土地数量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 ( )
    A、加速井田制瓦解 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9.《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0.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11.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12.墨子说:“今也,农夫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怠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以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倦怠。”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 )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13.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 ( )
    ①国君权力较集中 ②国内旧势力较弱
    ③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 ④民风质朴而尚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5.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
    2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5.对下图历史人物的四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
    B、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C、主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D、在秦穆公支持下全面变法
    26.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 ( )
    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诸子百家学说
    2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
    A.增强了综合国力 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封建化过程 D.改变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
    29.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