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们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22.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 ) ①联邦制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消灭奴隶制原则 ④人权至上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通过民主运动的推动和传播,民主理论变成法律,是近代民主化的一般历程。以法律文献形式体现民主思想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 A.认可和保留民主运动成果 B.为实现民主提供法律保障 C.实现民主思想理论制度化 D.完全实现民主理论的设想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仍然激烈 C.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2分, 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阶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仲连:《世界通史》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⑵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4分) ⑶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践的。(2分)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4分) ⑶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