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 ) A.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 2.下列漫画反映了某国某段时间在欧洲的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为( ) A.英法结盟政策 B.英俄结盟政策 C.三国协约 D.英国大陆均势政策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4.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色当战役 5.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反对拿破仑的斗争中形成的,1870年以后发展成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并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成为一股潮流。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 ) A.爱国主义 B.崇尚战争 C.维护国家主权 D.对外扩张 6.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英俄签订协约 ③英法签订协约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9.《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11.下列各项符合国际联盟盟约基本规定的是( ) ①国联成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②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 ③对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 ④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调整 ②它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14.下列对《非战公约》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C.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了明确的责任 D.没有涉及裁军问题 15.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16.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