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期末模块考试试题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秦郡考》考证秦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这里的郡是秦 A.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B.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C.地方上的选官机构 D.地方上的监察机构 2.中国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名称各不相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行中书省 D.宣政院 3.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流落在外的历史文物中国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公开拍卖,这一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两尊文物被列强抢出境外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日甲午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4.90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5.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C.宣布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D.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的诞生 6.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北伐的最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B.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C.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武装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1953年—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突出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人民公社的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 8.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陕北瓦窑堡 D.贵州遵义 9.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箭头所示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武昌起义后的革命浪潮 B.“工农武装割据”点燃的星星之火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中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0.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三通”是指 A.通邮、通航、通商 B.通邮、通航、通电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 11.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12.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维护封建经济 C.抵御外国的入侵 D.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13.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它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 C.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14.新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它的工业基础应当追溯到 A.“一五”计划建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下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A.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C.浦东新区的崛起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8.下列中国近代的报刊中,开始在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发挥重大的启蒙作用的是 A.《昭文新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19.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请问该字属于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20.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2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著作的问世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持久战》 D.《论十大关系》 2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A.颁布《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实施“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D.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23.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下列对促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因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岛和天然良港众多 B.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C.城邦制度的形成 D.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做支撑 24.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25.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B.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2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中,源于德国的是 A.古典政治经济学 B.人文主义 C.古典哲学 D.空想社会主义 27. 在历史研讨课上,老师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B.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 资本主义的发展 28.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诸多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问世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生产技术的积累 D.资本的增多 29.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30.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A.毕加索《自画像》 B.莫奈《自画像》 C. 凡高《自画像》 D.塞尚《自画像》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2.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33.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它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34.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35.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并发展了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 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1分)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2分)(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1分)此事有何重大意义?(2分)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 三 IMF WB WTO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怎样的局面?(1分)指出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途径及根本原因。(2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请写出时间(1分)对此美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2分)(3)在材料三所列的国际经济组织中,以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为目的的组织是哪一个?叫什么名称(2分)中国何时通过什么会议加入该组织?(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