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开原高中高二第一次考试同步检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开原高中高二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腐朽的封建制度
    C.文化专制的政策 D.重农抑商的政策
    3.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你无法从市场上买回
    A.非洲的饰物 B.非洲的纺织品 C.印度的香料 D.澳洲的工艺品
    4.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曾经是海上殖民强国,他们控制海上贸易的顺序是
    A.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
    B.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
    C.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5.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是
    A.火车机车 B.汽船 C.合成橡胶 D.重农抑商的政策
    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商品化,主要是因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B.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C.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刺激出口
    D.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7.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断长辫子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各国的经济协作关系 B.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
    C.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D.加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10.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重点放在重工业
    B.重点放在农业
    C.是否给与企业以自主权
    D.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1.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造
    1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3.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
    C.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近几年,我国政府通过采取减免农业税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这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D.加强宏观调控
    17.“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城市是
    A.福州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东
    18.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最为恰当的是
    A.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
    B.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
    C.隔靴搔痒,无多大意义
    D.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