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A 4000多年前 B 3000多年前 C 2000多年前 D 1000多年前 2.自古以来,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共计人口约450万;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增加近4倍。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A 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增加 B 封建农民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 C 各国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 战争的需要 4.2008年10月20日有人在参观台南孔庙时遭到台独分子的推打,许多台湾媒体谴责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说:“在孔庙前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在春秋时发出如此感叹主要是针对 A 台独分子的罪恶行径 B 周代礼乐制度遭破坏的社会现实 C 所教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 D 统治者不能体察民情 5.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 A 炫耀文治武功 B 祭祀天地神灵 C 宣扬君权神授 D 报答天地之恩 6.我们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同时在此两本历史书籍中出现的是 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曹操 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分封制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 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9.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这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0.《旧唐书•西戎传》中记载了这样一首歌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注:翻手,形容快)自消灭。”歌谣所反映的这一冲突发生在 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高宗时 11.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书,武周时出现了“括户逃使”和“括户采访使”等新职衔,其职责是调查登记逃离本土的农户情况。这说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坏 ①均田制 ②租庸调制 ③两税法 ④方田均税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13.中国古代将国库收入与物价稳定及商品流通结合起来的政策是 A “相地而衰征” B 租庸调制 C 市易法 D 一条鞭法 14.“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A 收复幽云十六州 B 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 解除节度使兵权 D 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15.据史料记载,岳飞曾经下决心要“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该诗句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靖康之变 B 庆历新政 C 澶渊之盟 D 绍兴和议 16.下列政权按其灭亡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 ②辽 ③南宋 ④金 ⑤西夏 A ②①④⑤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①②⑤③④ D ①②④⑤③ 17.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对上述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胡服丰富了宋朝人们的生活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宋朝积贫积弱,文化落后 D 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18.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市郊。三塔对峙,金碧交辉,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史载,千寻塔由唐朝派遣汉族工匠帮助设计建成。另外两塔建于大理时期,造型玲珑娟秀,与千寻塔相比,风格既有一致之处又各具千秋。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三塔昭示了 A. 唐宋政府与南诏关系密切,云南一带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 B.南诏、大理的建筑技术日臻成熟 C.南诏、大理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汉文化 D. 南诏、大理政权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1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20.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对分裂割据或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统一各诸侯国进行的进步战争 B 岳飞抗击金军南下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 C 戚继光经过台州九捷,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 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稳固了今新疆地区 21.1928年,新疆政务厅长金树仁就任新疆省长,决定废除当地少数民族的札萨克汉王制度,强行改土归流。历史上最早实行改土归流是在 A 唐朝 东北地区 B 元朝 东南地区 C 明朝 西南地区 D 清朝 西北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