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已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6分) ⑵ 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5分) 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最终未能出现的原因。(7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材料二 (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4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观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唐太宗在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决策的目的。(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嘉兴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人:朱瑞华 审核人:曾卫英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1小题,每题2分,共62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45678910 DCADBBCDBA 11121314151617181920 DADDBBBCCD 2122232425262728293031 DABCDDCBAD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2题18分,第33题20分,共38分。) 32、(18分) (1)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任答3点,每点2分,满分6分) (2)观点:由于美国、苏联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侵占中国东北等地区。(2分) 认识:这是一种强盗逻辑,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因为任何一国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建立在牺牲别国利益的基础上,不能通过侵略扩张达到自己的目的。(3分) (3)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2分)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3分)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德国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2分) 33、(20分) (1)鲁迅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的思想”是博采众长的。(4分) 焚书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它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4分) (2)观念:农本。(2分) 措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 (3分) (3)决策:设立台湾府(2分)。 目的: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台湾的发展(2分) (4) 标准:是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否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的进步。(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