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1776年,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2)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7分) (3)《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6分) 材料三: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4)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34.(19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北魏颁布的均田令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不得买卖,年满七十还官。桑田作为世业,不须还官。 ——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整理 材料三: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通向再统一的道路,是由强有力的西方合并东方,再由强有力的北方合并南方,再现了秦统一的轨迹,难道是偶然的吗?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内容。这些政策中土地的性质有何不同,这些政策有何相同效果?(8分) (2)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11分) 金山中学高二文科班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BA; 6—10:BBACD; 11—15:CBCDC; 16—20:ABCBA; 21—25:CCDDC; 26—60:ABCDD; 31—32:CA 二.非选择题 33.(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4分)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2)本问总分7分,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1分)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革命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每点2分,读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 不是。(1分)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受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很深远。(6分) (3)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2分)因为英国本身也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4分) (4)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4分) 原因:①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2分) 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③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列克思主义的影响。(2分) 趋势:少数人的民主思想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4.(1)政策:商鞅: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孝文帝:把国家控制的荒地按年龄和性别分配给农民耕种。(4分) 不同:商鞅:土地由名义上的国家所有变为私有;孝文帝:土地归国家所有。(4分) (2)观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同意。(1分)理由:均田令增加了政府收入,促使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4分)三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2分)迁都、汉化等政策推动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文化基础。(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