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练习题(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2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42.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6分)
    (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6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6分)
    4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5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
    牡一中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 历史 学科(1套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BADAAACDBCCDBDDBCAB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BCAB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题 10分,42题 17分,43题12分,44题11分)
    41.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分)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2分)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2分)
    (2)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42.参考答案:
    (1)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6分)
    (2)措施: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5分)
    (3)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实权,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6分)
    43.参考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6分)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6分)
    44.参考答案:
    (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5分)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4分)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