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二文科历史期末复习(一) 2010.1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C.庄子、孔子D.孟子、荀子 3.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4.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 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 B.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 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 5.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会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7.有人说:“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提倡董仲舒 “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理论 D.赞同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 9.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 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10.下列关于李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信奉“存天理,去人欲” 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诗文写作,主张“真心” 1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14.观察下列图片: 右边四个历史遗存之照片,分别对应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请简要说明这四个阶段(时期、儒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概况)。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一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8分) 人名项目中国 孔子古希腊 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思想观点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评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的文化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如果你是中国文化年一名讲解员,请你针对下图写一段解说词。 2009-2010学年高二文科历史期末复习(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2.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 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 3.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4.“(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5.一位军事迷曾阅读过关于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的资料,你认为这些火器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 8.“‘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9.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这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10.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文人画 11.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B.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C.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D.唐代的诗歌流行“长短句” 1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 苏轼《枯木竹石图》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极端聪颖、能干,博闻强识,又勤奋好学,为人随和。他不但精通神学,熟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二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