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 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文中的“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0、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重要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利的重要方式 B 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 C 公民大会的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 D 辩论氛围利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21、经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为法典是 A 罗马法 B 英国权利法案 C 美国联邦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22、83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谷歌英国总部,谷歌为了迎接女王的到来,特意在其英国首页为女王设计了一个特别的“Google”涂鸦:字母“g”变成了女王的头像侧面,而且字母“e”的顶部还有女王的皇冠。以上材料信息说明了英国女王 A由议会选举产生 B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临朝理政” C在礼仪上、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D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2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4、下列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相关的事件是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中国②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6、《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A、学生罢课 B、商人罢市 C、工人罢工 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 27、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可是距此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辛丑条约》 C、洗劫北京城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2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这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国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29、甲午中是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30、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二:各城邦从建立起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哪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各城邦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