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世界历史(下)第一章第三节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阅读后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37.材料一 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
    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引自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1929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广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政策。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回答:①材料三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列宁主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时间限度?
    ②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三、问答题
    38、自十月革命后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9.关于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请回答:
    (1)下列时期俄国或苏联的主要历史任务是什么?
    1917--1918年:
    1918--1920年:
    1921--1925年:
    1925--1941年:
    (2)怎样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历史作用?
    世界历史(下)第一章第三节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AD 6—10 AABBD 11—15 DABBB 16—20 BBCBD 21—25 DBCDD 26—30 CDDAD
    31—35 ABCCB
    二、材料解析题
    36、(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7. ①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②直接原因:1928年粮食收购危机。影响:短期内有利于苏联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问答题
    38、(一)、变化和影响:
    (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新生政权站住脚跟奠定了基础;
    (2)新生政权为了击退国内外敌人的包围,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军事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造成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过渡的正确道路;
    (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新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4)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有计划的五年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致使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建设长期落后,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
    39.主要任务: 1917--1918年: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1918--1920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921--1925年:恢复国民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925--1941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评价: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形成的②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③它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着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