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下列不属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的条件是 A.外部帝国主义威胁 B.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C.公有制绝对支配地位的确定 D.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4.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点是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 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 25.苏联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C.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6.30年代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B.小农经济意识浓厚 C.政治经济体制过于集中 D.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27.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阻碍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后来个人崇拜形成的重要原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8.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 ①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 ②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③群众的创造性受压抑 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本因素是 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 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30.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是其形成的标志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D直接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和践踏 31.苏联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C.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2.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实现 C.农、轻、重协调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33.把个人崇拜从历史上和理论上完全确立下来的事件是 A. 30年代大清洗运动 B. 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 D.斯大林全面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4.导致苏联30年代大清洗的直接原因是: A.个人崇拜风盛行 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 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 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③农民在心里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36.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引自《毛泽东选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