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之所以说: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沙皇专制政体趋于瓦解 ②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③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 ④使俄国国内的割据势力终结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0、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21、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2、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 23、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在“极为公开的情况下展开的”。“公开的情况”是指 A.让封建农奴主主动放弃一些利益 B.亚历山大二世主动放弃自己的一些特权 C.当时俄国的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D.吸收部分有文化知识的农民参加改革 24、 “17~19世纪,沙皇俄国先后有两位统治者领导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完成社会转型为特征的改革的沙皇对俄国的近代化贡献较大”。下列四位沙皇中,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 A.彼得一世(图3) B.沙皇尼古拉夫二世(图4) C.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图5)D.沙皇尼古拉一世(图6) 25、 列宁指出:“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是对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的强烈不满之后的产物。”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的阶层是( ) A.一些青年军官阶层 B.广大平民阶层 C.广大农奴阶级 D.中小资产阶级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分)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4分) 27、(5分)材料一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魏帝王出御图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哪项改革措施?从统治者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现象和北魏统治者哪项改革有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措施有何意义?(3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引自穆罕默德•阿里的话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有一次,他接到素丹的一份诏谕,激动地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接着,他狠狠敲打着这份诏谕说:“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引自杨灏城著《埃及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