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四中2010年暑期高二年级历史检测卷 1、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B. 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 C. 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D. 成功的改革通常有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A.使公民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B.创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C.使国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D.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背景有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铁器、牛耕得以推广使用 ③争霸战争激烈 ④世卿世禄制已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A.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进行的改革 B.都规定了私田的合法性 C.都触及到了上层建筑领域 D.都没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6、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8、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你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改革者的悲惨命运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政策连续性的重要性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9.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 10、下图(图1)是《马木路克在训练》。这幅图片反映了16世纪的埃及 ①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③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 ④马木路克可以单独组建一支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2 下图是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一幅图片《联军登陆耶夫帕托亚》(图7)。这场图片中,可能绘有哪些国家的将士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土耳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1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 15、 王晓敏同学在一本历史著作中看到了以下画像(图2),这张画像上的历史人物在1804年以前是 A.奥斯曼帝国驻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B.奥斯曼帝国驻埃及军队的主要将领 C.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发动武装起义领袖 D.是埃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杰出的代表 1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18、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采取了“殖产兴业”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之后,日本政府曾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统一全国的货币,统一国内市场 B.扶植、保护、无偿赠送或低价转让 C.引进外国资本,发展本国工商业 D.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