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 瓯海中学项洪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共计60分,每题限选一个正确答案)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 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3、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6、《核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是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7、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8.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9、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10、《史记》的总字数达52.65万余字,竟然没有出现一个“谈”字(司马迁的父名为司马谈),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司马迁为了避讳父名 ②“尊宗敬祖”的宗法制的影响 ③是等级制度和绝对君权、父权、夫权制度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司马迁的行为是愚昧思想的体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下列不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1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刻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中华民国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国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果断反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14、1949年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一些报纸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抛力被彻底铲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5、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百元面值券,其背面图案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④党和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⑤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6.在2007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明确提出我们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这表明 ○1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2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3全国政协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 ○4民主党派对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A. ○1 ○2 ○3 B.○1 ○2 ○4 C. ○1 ○3○4 D. ○2 ○3○4 17、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六大 18.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论述最早出自 A、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B、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C、1979年邓小平与卡特会谈纪要 D、1982年中美发表有关军售台湾问题公报(即“八一七公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