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季延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季延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40题 共40分)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
    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
    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6、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
    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8、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9、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10、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 、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12、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13、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14、“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1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18、“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9、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
    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