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报刊发表的评论:“五年计划在四年内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国家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决策 ②实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③以工代赈,促进再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④农业为工业化积累大量资金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9.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确的认识: ( ) ① 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没有规律可寻。③改革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④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 A. ① ③ B. ① ④ C.② ③ D. ② ④ 20.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减少政府的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21.国家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B、福利资金由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 C、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D、社会福利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22.下图中构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图为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示意图,其中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2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 25.2008年9月以来,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世界都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这段材料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B.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共计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20分)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致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