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上册期中练习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24.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9分)
    图一 张旭《古诗四帖》 图二 颜真卿书法
    图三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四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 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分)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3分)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76年,皇帝忽必烈委派郭守敬等人主持修改误差较大的历法,郭守敬认真学习研究天文知识,制造出精密的天文仪器—简仪,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观测点(东到高丽,西到滇池和凉州,北到铁勒,南到琼州),收集资料。通过三年多的测量,结合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通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传统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与没落》
    材料二 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确实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来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的几千年当中,人类凭经验进行生产,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科学。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和错路。瓦特没有重走人类几千年走过的弯路,为了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瓦特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实验并仔细计算过气缸的热效能。他对于生产、技术、科学三者关系的认知从何而来?在瓦特研制蒸汽机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科学鼎盛的时期。在这批科学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世界科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治状况,扼要说明郭守敬等人取得天文学成就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扼要说明牛顿的创造和发现带来的科学变化。(2分)
    (3)说明郭守敬与牛顿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D【解析】①②④ 项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而③容易造成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2.A【解析】 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再进行比对即可得出结论。
    3.A【解析】 玉温润、坚硬的特点,与孔子所主张的仁等相近,所以为孔子所喜爱。
    4.A【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反映了平等团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友好相处;、“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反映了和平发展。而以礼治国强调的是等级秩序,材料中也未涉及,故⑨不选。
    5.D【解析】“量”“制”“度”“禁”规定等说明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差别,属于礼乐制度的内容,礼乐制度是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而建立的。
    6.D。【解析】注意分析材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皇是最富有的,他建教堂不应该用贫困信徒的钱,而应该用自己的钱。很显然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7.B【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诈取平民资财,这与马丁•路德领导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和主张一致,故B项正确。
    8.D 【解析】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9.B【解析】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社会是按照一定契约建立的,如果暴君违反了人民利益的契约,人民进行暴动,推翻暴君的统治,是合法的行为。
    10.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可作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