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对以下八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 A.谥号:周武王、隋文帝 B.庙号:唐太宗、永乐帝 C.尊号:商纣王、秦始皇 D.年号:汉武帝、康熙帝 2.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3.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衰弱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4.《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6.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7.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三段论是一种近乎万能的推理形式。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举例: 大前提:凡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A.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B.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正确 结论正确 C. 大前提正确 小前提错误 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 小前提错误 结论正确 8. 右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 唐朝诗人胡曾有诗:“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该诗中所说的“胡”主要指: A.西突厥 B.东突厥 C.匈奴 D.蒙古 11.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12.“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1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14. 康熙曾评价自己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15.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16.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17.“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这两句话反映了华盛顿 A.不恋官位,不慕权势 B.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C. 捍卫自由,避免战争 D.热爱国家,鞠躬尽瘁 18. 恩格斯说:“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恩格斯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 A.历史可以任意假设 B.时势造就英雄人物 C.英雄人物可以决定历史进程 D.历史的发展完全是偶然 19. 1817年,两广总督在向朝廷报告有关某西方国家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该夷並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由此判断,该国为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0.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