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07 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 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 “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 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 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 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 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 ①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长足发展 ③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④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8.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9.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提出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④主要适合建国初期的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意识形态与科学领域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领域 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2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4.某同学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报道,在下列各组“关键词”中,他应选择哪一组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25.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 D.美国的援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