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程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中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习题精练: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 指 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号” 计算机成功研制 5.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神舟六号”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⑤克隆技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7.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在建国初“两弹一星”基石上建立起来的。“两弹一星”中对探月工程来说极为重要的是 ①原子弹 ②导弹 ③氢弹 ④人造卫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8.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遭遇了重大挫折和损失,主要表现 ①大跃进 ②“教育革命” ③“百家争鸣” 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0.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11.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 1957年229所10.5万人44万 1960年1289所32.5万人96万 以上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C.“文革” D.高校扩招 12.“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13.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14.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表现的是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