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一个组织: “(它)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的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这个组织是指( ) A.第一国际 B.第二国际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巴黎公社 17.仔细观察右图,曾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内陆国是( ) A.保加利亚 B.塞尔维亚 C.门的内哥罗 D.奥匈帝国 18.“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 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 指 (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19.一战中率先使用右图中的新式武器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意大利D.英国 20.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1.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 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B.军国主义盛行 C.崇尚和平 D.强权政治 22.下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 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 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 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 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3.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一战后英国工业生产超过了德国 D.一战对德国打击很小 24.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据《唐摭言》编写 材料四: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平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回答: (1)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分)在材料二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及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三、四都涉及到科举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简述其影响。(4分) (3)指出科举制度的实质,并援引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3分) (4)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能否真正实行墨子的主张?为什么?(2分) (责任编辑:admin) |